IC卡类型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ic银行卡

ic银行卡

身份证离一卡通有多远

接触式IC卡与非接触式IC卡2024-05-15ic银行卡ic卡器
接触式ic卡和非接触式i,ic卡器,金融ic卡有什么用,19年4月6日,是中国正式实行居民身份证制度的一天。在其23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让我们探寻一下从一代证过渡到二代证的奥秘,展望一下未来的技术趋势。2001年6月,国

身份证离一卡通有多远

   19年4月6日,是中国正式实行居民身份证制度的一天。在其23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让我们探寻一下从一代证过渡到二代证的奥秘,展望一下未来的技术趋势。

   2001年6月,国务院批准研制和换发二代证。2004年1月1日,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换发工作正式启动。近日,接触式ic卡和非接触式i家派出所了解到,北京现在每天仍有几十人来办理二代身份证,而尚未办理二代证的人也为数不少。

   除了制作精美,第二代居民身份证的奥秘在于其采用非接触式IC卡技术制作。据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接触式ic卡和非接触式i研究中心副主任刘禹介绍,我们生活中常见的IC电话卡、SIM卡、电卡等称为接触式IC卡。而非接触式IC卡则采用了无线射频识别(接触式ic卡和非接触式i)技术,其特点之一就是无需把卡片插入读卡机具中,而只要在机具上方轻轻一扫即可读出数据,从而减少磨损,加快速度。它的第二个特点是机器可读,在核实信息时,不再需要将身份证号一一敲入,而是通过读卡机具连接中央数据库,同时对比证件上印刷的数据,起到核实真伪的作用。

   据接触式ic卡和非接触式i,RFID还有另外一些名字,如感应式电子晶片或近接卡、感应卡、非接触卡、电子标签、电子条码等等。它作为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射频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

   刘禹表示,RFID和接触式IC卡的区别就在于芯片中是否含有CPU。接触式IC卡可由触点供电,其内部集成的小型处理器可以进行编解码、逻辑关系、生成随机数等较为复杂的运算,而RFID是非接触式,其内部没有电源,完全依赖电磁耦合效应产生的电势差为芯片供电,因此电路功耗是首要的对象。为实现RFID集成电路的低功耗,只能将大部分处理和运算功能从芯片中移出。此消彼涨的特点使RFID较之接触IC卡成本更低、操作更简单。

   19年12月,芬兰开发的电子身份证软件系统开始运行。2002年12月,中国澳门特区换发智能身份证。2003年5月,中国香港特区签发了k22张电子智能身份证。2004年10月,英国正式宣布计划开发含有生物识别技术的智能身份证

   据接触式ic卡和非接触式i,中国香港的智能身份证集多种功能于一身,除了是身份证明外,证内的晶片还储存了个人基本资料及持证人指纹,可以在出入境关卡完成手续。此外,作为电子证书,还可以使持证接触式ic卡和非接触式i上进行稳妥的电子交易。另外,还可作为图书证等使用。而英国计划开发的含有生物识别技术的智能身份证里包含电子指纹、远距离虹膜识别数据等信息,智能卡在其中起的作用是存储,从而实现机器可读。

   “目前二代证的内存信息已包含上面所印刷的全部文字信息”,刘禹说,事实上,其内部芯片还预留了足够的存储空间以存储脸像特征和指纹信息等内容。“从长期发展趋势来看,人的生物特征信息一定会加入其中,甚至未来还可以充当电子钱包进行支付,但短期内还不太容易实现。目前,主要面临身份认证设备专业化和个人信息设备普适化之间的矛盾,虽然大家希望一卡在手通行天下,但是出于安全需要,二代证的通讯协议、加密机制并不公开”。

   目前,公众使用的各种证件非常多,但传统票证却给人带来了诸多不便,所以就需要一种技术,使得用户可以用一个证件来代替各种服务性证件,即所谓的“一卡通”功能。另外,在出入境管理中,传统护照无法和人的某些生物特征信息进行比对,容易造成伪造、替用等安全隐患,由此应用需求要求使用一种技术能在卡中综合各种信息。目前流行的电子护照就是使用RFID技术,电子芯片中存储人的生物数据、数码照片,一定情况下还可能存储生物特征信息。目前法国已经试行颁发,以提高国家安全系数,德国也即将颁发,作同样准备的还有欧盟全体成员国、日本、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和瑞士。

   “做二代身份证没问题,保证一模一样!”假证制作者以为“业务上门”,这样向接触式ic卡和非接触式i地表示。但是,接触式ic卡和非接触式i了解到,所谓“一模一样”,只是外表一样,并没有内置芯片。刘禹表示,RFID技术只是增加仿造技术门槛的办法之一,无法做到100%防伪,不过二代证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会被。“RFID技术与安全数据库、数据加密机制、机具验证机制等技术融合在一起成为一套防伪系统,使得、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刘禹说。然而,由于配套的验证机具尚未普及,这种没有内置芯片的假二代证目前仍有市场。

   据分析,公安部对警用二代证验证机具的需求超过25万台,旅游业对商用验证机具需求超过100万台。随着换证工作的推行,机场、银行、宾馆等各种公共场所对验证机具都有旺盛需求,市场容量极其巨大。有关人士估测,全国会有10亿人申办新智能身份证,产业需求超过200亿元,产业链包括芯片设计、生产、制卡、读卡及数据库建立等。

   “同传统票证相比,RFID的确是一项很有前途的认证与防伪技术。”刘禹说。利用各种加密算法,可以实现k22识别,伪造技术难度大;体积小、安装容易;采用防揭除技术,一次粘贴后,拆除即被损坏,不能够被反复使用,但可以重复地新增、修改、删除RFID标签内储存的数据,更新信息;能够穿透纸张、木材和塑料等非金属或非透明的材质,并能够进行穿透性通信;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电子标签,操作快捷方便;短距离射频识别产品不怕油渍、灰尘污染等恶劣的环境,可用于工厂流水线跟踪物体;长距射频识别产品多用于交通上,识别距离可达几十米,如自动收费或识别车辆身份等。另外,RFID还可用于门禁控制、文档追踪管理、包裹追踪识别、产品防伪、票证管理、汽车晶片防盜器、停车场管制等等。

   “中国的第二代身份证项目可以称为目前世界上的RFID应用项目。”刘禹说。在身份识别领域,RFID芯片计算能力弱,属于轻量级智能芯片。在物流供应链领域,RFID也称电子标签,属于类似于条形码的自动识别技术。这两个特性如果用于结账系统,今后在超市付款将不再需要排队,只要通过读卡机就可算出消费金额。因此,科技部在“十五”末期支持了内贸集装箱RFID应用、邮政RFID应用、发动机生产线RFID应用等几个典型行业的应用。

   刘禹介绍,RFID整个产业链涵盖了标准制定、芯片设计与制造、天线设计与制造、芯片封装、读写设备开发与生产、系统集成和数据管理软件平台以及应用系统开发等方面。在标准制定方面,国家标准委已经联合科技部、信息产业部以及上海标准化研究院等部门,共同进行中国RFID标准的研究,已经完成了对动物应用RFID标准草案的起草;在芯片设计与制造接触式ic卡和非接触式i涉足,中国已经推出了超高频的芯片;天线设计与制造方面,多家专业院所正在对不同频段的天线进行研究;在读写设接触式ic卡和非接触式i正在进行研发,已经开发出了超高频的读写器。

   据统计,到2008年,用于在零售供应链中跟踪货物的RFID技术市场规模将发展到接近13亿美元。对于RFID项目的成本,很多人认为标签的成本是最重要的因素,其实按照国外既有经验,并非如此。现在一般都是对可复用的资产贴标签,标签可以被重复使用;并且,与条形码技术不同的是,RFID标签的信息可写入10万次。在未来3~5年间,RFID标签的采用将会随着标签成本的下降迅速增加,在成本降低和应用推广之间形成良性循环。